周末的时候,把租住的房子稍微收拾了一下。
把网络改了下,忘记之前组的黑群晖设置了固定IP,直接改了下网络,结果GG了,开机就是要重新安装。
搞到半夜也有点小累,看着组的黑群晖,忽然就想入个白群晖。
然后就看各种评测视频,看到了DX4600,六盘位(两个M2),内存最高32G,双网卡(家用的话无卵用),性价比在同价位无敌,颜值不错,价格也是理想的价位,就下单了一个(生态还不是很完善处于能用和好用之间,可恶的狗群晖这价位的太拉了)。
第二天送到的时候直接把黑群晖拆下硬盘,安装之后直接开机(不要学我操作,硬盘内没啥重要的数据,直接格式化了),升级固件之后直接进来系统。
看到第一眼就感觉很喜欢很开心,像是小时候的孩子收到了最喜欢的礼物一样,那天晚上只睡了几个小时,隔三差五就要打开APP看下。
最大的提升是什么,硬盘可以休眠了... 之前的黑群晖24小时运转,新买的硬盘已经快6000小时了,循环次数还没两次(18T * 2 真大)。
买的UPS 插上即用,但这个断电之后再来电不会自动开机(因为是识别正常关机,不会来电自启),正好有闲置的智能插座,插到ups,等来电了再开一下,正好解决这个问题。
之前感觉黑群用的也挺好,但是如果想要外网访问的话属实有点难了,需要安装特定的网盘管理容器,并且还要内网穿透出去,比较麻烦一些。
固态可以当作存储盘,也可以当作加速读写盘(单盘只能做读加速,双盘则是读写),推荐是256 或者 512 的,手里只有一个 1T 的,先插上去用着吧,放着也是浪费,等升级内存的时候再直接重新换一下(要做个操作,具体叫啥忘记了,貌似是让这个加速盘上的数据落地到硬盘中。)
照例:qb 必须安排上,之前没玩过的 nas-tools 也要安排。
再去注册一个豆瓣,稍微配置一下,豆瓣点个想看,回家之后就直接能看。
哪里不好呢?
之前玩黑群的时候可以直接ssh 链接上,这个貌似链接不上,本来直接连上一行命令就能跑起来的docker,在这上面要填各种参数,挺麻烦的,如果不熟悉docker 的话就要崩溃了。
docker 本地导入,按照我的理解不就是导入,然后docker解压就好了,但是就非要给你上传到dockerhub上,没办法只能手动把docker push 到阿里上,然后再在这个平台上拉一下。
每个平台一个APP 强制绑定的感觉,不像群晖直接网页就能访问。
插件少,不像群晖的插件库那么丰富。
软件内搞了个社区功能,在外网搜了下没找到,没抓包去看(https://bbs.ugreengroup.com/ 只能通过APP访问)。不如搞个群来反馈的及时。
不过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的话,还是够用了,希望越来越好吧。
最后来个图吧。